随着智能制造的逐级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乏日益成为智能制造纵深发展的最大瓶颈。
那么,人才从哪里来?唯一的答案,就是来自高校教育。然而,现在一些高校教育的方法与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需求与技能知识不对等,一直以来备受诟病。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在我们工控自动化领域,一些有责任、有情怀的企业和企业家已身先士卒投入到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培养人才之中。贝加莱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博士,及其领导的贝加莱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10月16日,第七届贝加莱学界联盟竞赛暨学界会议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作为特邀媒体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并采访到了肖维荣博士,近距离感受到了肖博士多年来一直珍藏的学界情怀和对人才培养的拳拳之心。
从学术情结到贝加莱学界联盟 作为一家规模并不算大的外资厂商,为何在中国会如此重视产学合作呢?其实这与肖博士的学界经历不无关系。从山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山工大和西北工大联合培养的硕士,之后任教于山东大学,接着以老师的身份出国留学读博。“所以我是从学界来的,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学术情结,有一种学者的情结。”肖博士向记者吐露初心。
所以当贝加莱创始人委以重任来中国开疆拓土的时候,肖博士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和国内熟知的高校合作。特别是在90年代后期,贝加莱的产品由于技术超前于同行、应用门槛高等原因并没有快速融入市场的时候,肖博士首先想到了与高校合建实验室。就这样,从贝加莱进入中国两年后的1998年和西工大建立第一个联合实验室后,陆续与山东大学、东华大学、石油大学等建立实验室,至今已经共建联合实验室超过30个。
“我们和高校共建实验室必须是用的,而且是开放用的,开放给学校内所有感兴趣的学生,不怕学生把设备用坏。”肖博士表示,“这个实验室不仅可以作为教学,也可以作为教研,学生写论文也可以用实验室,我们希望从这个实验室可以走出很多有很多学术论文的学生。”
随着合作的高校越来越多,肖博士发现这些合作高校的很多资源是共同的,其实不需要每一个学校都做同样的事情,大家的资源可以共享。所以在2006年与多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以贝加莱技术为主线的相互交流平台——贝加莱学界联盟,开启了与高校更加紧密的合作。
在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联盟”,贝加莱学界联盟成为了第一个成员。从此,学界联盟在教指委的领导下进入了更加广泛的产学合作新阶段。
工程师人才的孵化器——学界联盟竞赛 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学习中来,培养具有专业工程师素养的自动化人才,贝加莱学界联盟在2006年成立伊始就举办了第一届学界联盟竞赛。在2013年此项竞赛也被自动化教指委认可成为校企联盟竞赛之一,并对竞赛颁发教指委证书。至今,学界联盟竞赛已经举办8届,参与的学生总数超过11000名。
相比自动化领域的类似竞赛,学界联盟竞赛无论是参赛的学生人数,还是知名度、影响力都不是最大的,但是为何能够受到众多高校、学生的重视和青睐呢?肖博士对此认为,首先学界联盟竞赛一开始就没有去追求知名度和对贝加莱品牌的宣传,而是将最新的技术放到学生的课桌前,让学生可以开放地使用,使得竞赛内容更精更专。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每次竞赛的题目都要求学生以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方式去思考问题,即如何规划项目、设计方案、测试软件、分工协作、交流沟通、演讲表达,并且以其设计的是否简单实用、具有创新力、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等进行综合评分,这使得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以通过一次比赛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全局的工程思维、动手实践、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肖博士看来,中国不缺少学位教育的博士、硕士,而是太缺少做软件做得很漂亮、有软件生命力的工匠。我们编写代码的水平很高,但是我们缺乏工程师所需的规范和标准的思维,做出来的软件生命力不强,很多软件只有写代码的人自己才能看懂,无法复用和继承,也无法修改。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工程师和欧洲工程师的差距,我们的效率不如他们高。如果把一个软件做成一个艺术品,它就能够带来效率,不但看起来很好看,而且效率又高,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发生了变化只是在屏幕上改一个参数就可以修改过来。
“我们搞竞赛的初衷就是通过产业难题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的问题,学以致用,使得其在校就接受严格的工程师整体思维训练,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肖博士表示,“我们坚持这样做竞赛的目的,就是想为中国制造业培养满足工业实际需求的高复合型人才。”
不断创新中的产学合作 除了共建联合实验室、搞学界联盟竞赛外,其实贝加莱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产学合作方式来推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作为有过高校教师经历的肖博士来说,通过编写教材来推动前沿控制技术在大学的实践具有先天优势。早在2000年,肖博士就和西北工业大学齐蓉教授一起出版了《新一代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一书,第一次将PCC技术系统性地介绍给国内读者。在2015年,肖博士又亲自编写了《装备自动化工程设计与实践》一书,指导在职工程师和在校学生如何进行完整的工程化设计全过程。在2017年,肖博士又主编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一书,从实际工程集成角度分析如何落地实现智能制造,为智造工程师提供实践指导。“截至到今年,贝加莱学界联盟已经累计出版九本用于教学与学习的教材,这些教材进一步促进了产业与教学实际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学的目标性。”肖博士对参与编写过的教材如数家珍。
“回顾二十多年的教育合作之路,贝加莱自始至终坚持在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领域的合作,并且在校企合作上,我们仍在不断进行创新。 “肖博士表示,贝加莱还会定期举办学界联盟学术会议,组织不同大学自动化、机电、电气信息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国际专家、企业代表、学生共同交流探讨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人才培养、教学经验与资源等,更好地促进教学实践。同时贝加莱的技术专家也会参与到教育部自动化教职委教材编写、教学改革之中,建言献策,为全国的自动化学科教育贡献力量。
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课堂学习,贝加莱还积极推进新型在线课堂——慕课的发展,贝加莱的一线工程师和齐蓉教授共同设计规划了《装备自动化工程设计与实践》慕课课程,目前已经有2000余人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和学界的产学合作,贝加莱虽然做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做得很精,很认真,做得很专注,很坚持。“肖博士最后表示,”随着贝加莱加入ABB大家庭,未来贝加莱的产学合作可以在做精的基础上,做得更加广泛,可以培养更多工程师人才,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