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康耐视公司的企业空间!总共 人访问过该空间

行业应用更多

  • DataMan读码器:全面呵护婴儿配方奶粉追溯体系的高效运行
  • 发布时间:2015-11-16 作者:www.cechina.cn
  •   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集团)是新中国第一家大型机械化乳品生产企业,曾援建国内外27个乳制品生产项目。作为中国优质产品的代表,红星集团生产的红星奶粉曾出口东南亚和欧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欧盟标准设计的红星集团牡丹江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生产过程为全自动化,工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生产,使质量追溯完整性和时效性达到国际标准。工厂生产的产品范围涵盖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巴氏鲜奶和酸牛奶等多个系列。
      目前,红星集团牡丹江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的追溯体系只涵盖婴儿配方奶粉。按照未来国家法规要求,追溯体系将涵盖所有乳制品,实现全部产品可追溯。同时2015年工厂将增加产能,设计产能将达到年处理70万吨鲜牛奶、各类产品产量60万吨以上。届时,工厂将全面采用读取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库存和投料管理。
      在婴儿配方奶粉追溯体系的建设之前,红星集团是采用人工方式对奶粉进行二维码的读取和记录。在这期间,红星集团的技术人员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1)产品经过激光打码机赋码后,不具备打码质量校验功能,致使产品进入后续环节后无法跟踪产品信息;2)普通扫码器识码率低,出错率高,影响工作效率。
      以听装奶粉为例,奶粉的包装场地分为内包间和外包间,奶粉包装完毕后通过流水线正向朝下进入外包间,并依次通过激光打码机打印二维码、翻转器、X光检测仪、装箱/封箱机、赋码关联系统与包装箱进行关联等工序。
      在这些环节中,最大的问题是激光机在罐底蓝色区域刻蚀二维码时(如图1),由于是在线动态打印,奶粉罐的轻微晃动都会导致二维码质量下降,使得二维码偏离中心或形状不规则。由于奶粉罐经过翻转器后,蓝区会朝下,无法靠人工识别。另外,最后一步环节需要读取六罐奶粉的二维码,以拼出一个箱码,进行一对六的关联。由于用普通读码器无法实时读取二维码,只能靠人工录入。


      图1

      红星集团的奶粉是采取直营的方式进行销售,从工厂直接送货到家庭。为记录销售信息,实现召回功能,每罐出厂奶粉都要经过快递包装线扫描二维码。若采用传统方式,就需要人工录入产品的追溯码并匹配客户订单,工作量大概是每人每分钟处理1.2笔订单。如果要实现每天处理5000份订单的工作量,红星集团需要增加非常多的人力。
      2013年下半年,红星集团决定对所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追溯并建立追溯系统,哈尔滨新蓝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新蓝公司)成为红星集团的项目实施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红星集团听取了新蓝公司的建议,使用康耐视DataMan系列视觉读码器进行产品追溯码的关联,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成功。
      “在系统建立过程中,DataMan读码器可以轻易的与生产线上的PLC设备集成,也可以通过IO接口与程序进行数据交换,如气动臂、ERP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红星集团的设备工程师表示,“自从采用DataMan读码器后,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读取率和成功率,读码器甚至可以读取质量不高的二维码,无形中节约了打印成本、提高了产量。”
      读码器的校验剔除过程如下:当罐装奶粉打码完毕后,通过传送带到达激光传感器区域并触发传感器;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读码器进行读码(如图2);如果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无法准确读取,读码器会控制气动臂进行动作,将该听奶粉退出流水线。


      图2

      读码器的赋码关联和快递出库过程如下:读码器通过RS232线缆与计算机连接;当一个或者一箱罐装奶粉通过流水线触发传感器时,传感器会给读码器发出信号,指示读码器进行读码,读码频次为一次或者连续三次,并将一个或者一组码信息传至计算机的程序界面中,进行处理(如图3);如果读码失败将控制气动臂将产品推出。


      图3

      红星集团采用了DataMan读码器后,使工厂的追溯体系建设有了可靠的基础保障,“康耐视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使得工厂的追溯系统得以顺利实施。其高效的读取率使得我们大大减少了人工录入数据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红星集团的技术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其它包装规格的生产线和新建的五条罐装线中,全部使用康耐视的读码产品,同时还将考虑将手持式读码器用于仓库管理系统中。”

视频专区更多

康耐视轮胎解决方案演示

专为轮胎制造商设计的先进的条码读取和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地址.

查看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2003-2013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09043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
All content copyright © 2013 Beijing Contro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