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提出的“工业4.0”愿景目标中,“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第三次互联网革命浪潮来袭,实现工业设备与互联网的连接,大数据技术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能效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共有的一个发展趋势,提高能效水平,是众多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制造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洗礼,各大自动化厂商顺势而为,以不同的方式为未来的蓝图铺路。在2013年工博会现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各业务领域的高层负责人与我们分享了施耐德电气实施的整体战略,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问:“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这两个概念目前被广泛提及,请问施耐德电气对这两个概念在中国的运用有什么看法?
商乐阳:施耐德电气在数年前就已经关注了这个趋势,它们毫无疑问都是基于数据,并且最终实现一个庞大的数据交互。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把数据简单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管理,还要基于分析,以及相应的安全性能的考虑,最终实现大数据管理。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二是这些数据如何能够为人所用或者说让数据更有价值,这是我们真正关心的内容。打比方来说,在未来的生产制造中,我们去买一辆车,你只需要有3D模型,这辆车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以适当的成本和适当的方式生产出来,同时正确交付到用户需求端,智能生产的应用范围将非常广阔。
商乐阳(Rav Lawana),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机器解决方案亚洲区副总裁
在机器方面,施耐德电气认为最关键的是实现机器的可连接性,也就是说跟机器相关的所有数据有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能够进行交互,其中的一些功能块也同时具备相应的通用性,从而不同的机械设备厂家之间能够形成公开且统一的标准,用户也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进行权衡比较。同时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包括设计的安全,人员的安全,和过程的安全。
对于未来,施耐德电气比较关心远程交互的问题。当所有标准统一之后,我们会允许OEM以及用户借助于像云这样的手段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对全球任何地方的机器进行诊断和数据管理,这实际上会为互联网技术和工控技术的融合,也就是为工业4.0打下良好的基础。
陆伯德:施耐德电气提供的解决方案有一个技术需求,就是要连接来自于机器、工厂设备的所有数据,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去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帮助客户生产更多,消耗更少。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覆盖了工业、IT、住宅、楼宇以及基础建设领域,通过将机器制造数据、工厂自动化数据等互联,可以对整个企业级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应用,在大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帮助客户发现能源消耗点,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最佳途径。
陆伯德(Charly Lupart),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终端用户业务市场部总监
在行业应用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构建,或者称为“关键数据表达”的这种表格或者界面,凭借我们对行业和工艺需求的了解,分析这些数据传达给客户的信息,背后隐藏的原因,前瞻性地预测到客户的机器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帮助客户很好地解读和利用这些数据解决他们的生产问题和能效问题。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这些年施耐德电气收购了很多具有行业专家能力的不同品牌产品和公司,可以提供架构、产品、以及架构和产品之间的互联,搭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客户的应用难题。
问: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对于OEM非常重视,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市场?有哪些相应举措?
商乐阳:施耐德电气特别关注整个亚太地区机器自动化业务,毫无疑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机器制造和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市场。我们在中国已经设立了研发、生产及其相关事业部门,不断增加投资,深入理解本地客户需求,实施本土化战略,同时还会整合全球相应的资源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我们的一大重要优势。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大约50%的能耗来源于机器消耗,成本高昂,政府出台了强制政策规定能源利用标准,内外压力迫使他们特别关心机器能耗具有多大的节省空间。作为OEM厂家,必然需要生产出适应整个环境要求的更节能的设备。提高机器能效,不仅是个经济话题,也已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施耐德电气的目标就是让每一台机器能够实现性能提升、能耗降低以及成本优化这三个最核心的需求。从能源解决方案来说,第一步是测量,第二步是如何节能。我们在任何一个空隙都集成了关于能耗控制和管理的模块,所有这些模块最终都可以通过包括变频器、LED、电机等智能机构发挥管理功能,实现任何一个耗电单元能耗数据的测量。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要监测一台电机运转的速度,我们可以监测轴承的温度,也可以检测电流的损耗,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可以反应到能耗的使用上来,从而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实际的能耗成本,找到节能增效的源头,有针对性地改进。应用工程师也会实地考察,向客户提出一些建议,使得机器能够节能、稳定可靠、性能强劲。所以这不单单是做生意,更多是和客户联合开发定制化的最优方案。
在机器自动化领域,我们致力于成为OEM首选的合作伙伴,可以与客户的需求非常紧密地衔接。客户提出高端要求,我们提供卓越的自动化平台,打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客户需要重点进行性能提升,我们具有高效自动平台;客户要求高性价比高性能,“优选”自动化平台可满足其需求,完整的“睿易”系列可供选用。
此外,在今年将近17000公里的卡车秀巡展中,我们还展示了一个工作直径800毫米的DELTA3型机器人。施耐德电气希望传递给客户一个重要的理念:你可以在机器中使用这样的新技术,同时施耐德电气有对应的控制器和技术可以为你的机器所用。
尽管目前机器人在最终用户端的应用并不普遍,但从发展趋势来说,它以每年将近30%的速度高速增长。对于OEM来说,引入机器人技术,可以缓解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压力,尽可能减少机器设备对人身的伤害,使生产过程实现流程可控、可重复化,提高性能和产量,解决我们所关注的食品安全等问题。未来,它将更多行使补充和完善的职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工替代,推动高端OEM的发展。
施耐德电气的机器人控制器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整合从PLC到变频器到人机界面,包括控制的所有功能,提供整个生产线上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简化生产流程设计,同时也显示了施耐德电气整体平台的人性化应用。
问:施耐德电气针对经济型市场最新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比如“睿易”系列。随着国内用户需求的变化,众多厂商采取了同样的产品战略,请问和竞争对手相比,施耐德电气的优势在哪里?施耐德电气将中端市场作为一个重点发力,有什么样的规划?
商乐阳:针对中端产品,施耐德电气不只关注成本,还提供三个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第一是可靠性;第二是高性能,指的是在客户可承担价格内提供最佳质量产品;第三是直观、简单易用,当用户面对产品的时候,能够非常自然地熟悉和掌握它。
五年前,施耐德电气是一流的产品供应商;今天,我们是主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五年之后,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最佳的合作伙伴。目前,我们提供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客户一部分的需求,通过合作和对话,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潜在需求,跟他们的业务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业务上的双赢。这就是我们所说成为客户最佳合作伙伴的愿景。
胡晓:中端市场是一个客户已经成型的大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在变频器领域,中国占全世界变频器用量的35%-40%,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领导者,就必须直面中国市场、经济型市场的这种竞争。施耐德电气在过去几年中做出了很多举措,比如,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变频器中端产品ATV303,以及另外一款中端产品ATV61F,市场表现非常不错,与利德华福的双品牌战略实现了协同效应。我们会把中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战场去竞争,在中端和高端市场上齐头并进,这是施耐德电气整体的发展战略。
胡晓,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变频器业务市场部总监
问:除了产品和技术层面的创新,在终端用户的服务方面,施耐德电气有哪些创新表现?
陆伯德:施耐德电气已经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优化服务,过去几年服务业务增长非常明显,而这个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比如在备品备件方面,由于存量客户众多且分布比较广泛,需要对他们的备品备件进行分点、集中化的管理,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此外,客户对备品备件不再只是短期需求,他们开始考虑怎样能够回收、重复利用、效益再生的内容,因而施耐德也开始进入到这样一个服务领域。
无论从产品还是服务角度来说,施耐德电气日益趋向于行业用户概念,致力于解决行业客户的特有性需求。我们还提供高端定制服务。比如,有些客户的生产具有连续性,但是对于PLC产品和PLC管理的技术了解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不中断生产的在线PLC升级服务。目前在全生命周期服务中,我们已经实现了安装、运营、维护、以及升级优化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并且将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