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感、移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普及,互联网已经从“人-人”互联的上半场进入了“机器-机器”、“机器-人”互联的下半场。如何快速部署能够解决设备连接,通讯,计算,数据收集、清洗、分析与应用需求的物联网架构已经成为了影响各个行业推进新一轮数字化变革的重要课题。
构建物联,“物”是基础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于2016年末推出了新一代基于物联网技术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以及适用于电网(配电领域)的EcoStruxure Grid和EcoStruxure Power架构。
在EcoStruxure的架构下,为用户提供底层的开关设备、开关柜、环网柜、变压器等元器件设备,通讯与安全保护装置,可部署在本地与云端的运维工具与应用,以及整体的智能、数字化的配电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已经从单一的设备供应商完成了向融合软、硬件产品及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角色的变化,致力于通过一体化的智能配电技术与方案助力用户实现配电的数字化,并将其安全、可靠、效率、互联互通与可持续的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但正如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先生在不同场合所强调的,“部署物联网,高质量的‘物’是基础”。在配电数字化的建设中,处于互联互通设备层的元器件设备无疑就是最基础的“物”。
开关升级,面向未来
在配电领域,断路器、开关设备、环网柜作为基础的部分,承担着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任务。随着数字化、城镇化的发展提速,大型商建、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以及大型工矿企业等基础设施对于配电智能化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从基本的安全、稳定需求,更大的电荷负载能力,到实现数据可视化、预测性维护,以及是否具备面向未来的扩展与灵活性,更多的问题摆在了设计人员面前。
物联时代,或者说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开关设备或者基础产品?
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施耐德电气推动了一系列硬件产品的数字化创新,如新一代12kV及以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MA、 Smart HVX中压断路器、CBR-C户外单双极真空断路器等等。每一次创新与升级,都是探索 “未来”开关的尝试。
以施耐德电气在年初推出的新一代12kV及以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MA为例,相比上一代产品,考虑到目标行业应用场景与用电规模的变化,新一代GMA额定电流从630A提升至1250A,短时耐受电流及持续时间最高可达31.5kA/4s, 内部电弧等级最高可达AFLR 31.5kA/1s。不仅如此,新一代GMA严格执行电网公司统一技术要求,实现了高水准电气性能和安全升级,以确保内部燃弧故障下的人员安全。其应用的全气体绝缘技术可有效避免污秽、凝露、配电室进水可能导致的主回路故障。此外,GMA其完全满足五防联锁要求,每台设备气体压力可视,并可选择上传压力信号,降低了气体泄漏风险。同时,该产品采用了完善的气体压力检测技术,并可安装套管式CT、减少了二次接线,使操作运维更高效,更符合电网用户的使用习惯,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新一代GMA顶部固体母线扩展的拼柜方式也为用户现场的并柜部署提供了便捷。
施耐德电气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MA
“我们在开发很多China 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的产品的时候发现——客户的需求不仅仅在于安全、可靠性,对于产品的易用、互联互通性能、扩展规划和效益最大化都非常关心。”施耐德电气能源事业部战略和市场部战略经理钟莲夏指出,“不仅仅是GMA,自去年开始,基于EcoStruxure架构的能源类产品几乎清一色地换上了Smart标签,这是施耐德电气在原有的产品线上,一次集体式的数字化创新。GMA等基于EcoStruxure架构的数字化产品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主动运维以及远程监测,对柜体里面温升、局放等信息汇总,利用算法提供预警,通过对设备运营情况的感知,实现能耗控制与协同管理,进而连通运营系统,助推微电网的建设,实现多能互补。”
安全、可靠是基础;配置、扩展灵活则更多的考虑了用户的工程与运维需求;符合现场巡检人员操作习惯的设计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化与通讯功能的突破,让架构中的独立个体彼此产生联系,为数据“从洞察到行动”的闭环奠定基础。此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开发方向上,更加注重理解行业需求。在过去,一个产品适配所有行业的思想占据主导,但随着变化,不同行业开始显现出差异化的需求,一个产品在开发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去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最终整合出针对行业的解决方案。譬如GMA就考虑到了实际目标行业操作及施工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在新一代产品中针对行业及场景进行了优化设计。
从客户的核心需求、动态需求出发,根据应用场景定制解决方案,将数字化手段及自身对于不同行业知识的积淀融入产品当中,最终促成整个智能配电方案的实现,或许,这就是未来开关设备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