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施耐德电气近期推出面向工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新兴市场的“睿易”系列。此系列包含可编程控制器(如:M218/208 PLC)、变频器、运动控制、人机界面等产品。“睿易”解决方案的核心亮点显然是产品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在国内生产,产品质量严格按施耐德电气全球质量管理体系管控。而且,此新方案的标准软件内核和此前施耐德电气推出的高端解决方案,即“优选自动化”方案架构中的软件内核SoMachine是一致的。这给设备厂商未来进行方案升级预留了通道。
在“睿易”方案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方案只采用开放性的通讯协议和相关的控制部件,人机界面内置所有的库文件。这样的好处在于尽可能的实现通用性和灵活性。“用户可能在‘睿易’方案框架内,当下或未来自主选择某一市场上采购的通用产品,代替方案中施耐德电气的产品,我们已经把这种兼容性灵活性在方案中予以考虑,给客户提供自主和便利。”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副总裁商乐阳(Rav Lawana)告诉记者。
谈到“睿易”的本土出身,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OEM业务副总裁庞邢健介绍说:对于“睿易”方案所涉产品,本土化研发并非一个对成熟产品修剪或简化版,而是真正意义的再设计;是严格按本地定制化需求开发的产品。国内一些工业行业的典型特征是设备基础工作环境严酷,比如电磁干扰、粉尘、湿热、高温、飘絮等现实环境条件,对设备在复杂工作环境中有更高的可靠性要求。施耐德电气正是看到了潜在的需求,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尤其加强了抗振动、PCB板防水防腐蚀保护,提高EMC抗电磁干扰能力等举措。另外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团队还针对一些中国工程师使用习惯,对产品进行了细节设计改进。
然而,“睿易”方案因何推出呢?庞邢健给出了答案。施耐德电气长期为OEM设备厂商服务,其对中国OEM设备生产商对于通过自动化提升性能、提升能效的需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向深度开拓本土市场内需潜力的转变过程中,市场对于高水平的生产、服务以及技术创新的需求渐涨,这也对传统的OEM产业应对平衡成本控制与提升生产实力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升级对设备智能化的需求是刚性增长的,而这其中不仅包括强调性能、能效、安全性全面大幅提升的高端需求,也有基数更为宏大的中端需求。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OEM业务副总裁 庞邢健 (左)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副总裁 商乐阳(Rav Lawana)(右)
“与产品销售不同,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庞邢建肯定地说。而施耐德电气从解决方案整体上切入中国中端市场,显然是不想在每单个产品上过分计较得失,仍是将自身的优势借助解决方案层面去体现了。如此给设备制造商带来的好处就是简化中间环节,无论是咨询、还是服务都只面对一个供应商;另外,“睿易”基于模块化的方案设计可以加速OEM设备厂商的最终产品上市速度。而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副总裁商乐阳认为,“睿易”最为核心的优势体现于其对行业流程工艺的Know-how,这可以直接给本土OEM设备制造商搭起直通终端生产商需求的桥梁。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中国区高级副总裁Mourad Tamoud补充道:“‘睿易’不仅是一个解决方案,它还能提供咨询服务。该服务可以延展到供应、物流、交货等各个环节。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很多OEM工厂都在使用‘睿易’方案。”
来自庞邢健副总裁的观点认为:中国国内OEM市场发展增速快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出口也正在因此经历一个再平衡的过程。未来中国的制造装备、智能化设备将在国内外逐渐释放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而针对国内中端OEM这一细分市场,具体需求不尽相同,有本土的OEM制造商力争上游,提升竞争力;也有国际品牌控制成本,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富有针对性的中端产品线,从而加强自身的市场覆盖范围。而二者的中远期目标又在一点上形成交汇,那就是设备商中端策略一旦在华获得成功,将对其在全球化竞争中广泛受益。因为中国成功对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具有明确的示范作用,设备制造商可借此快速推进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业务。
2012年,施耐德电气对OEM设备制造领域给出了打造“绿色机器”的定义,并提出偏高端的“优选自动化”解决方案,在理念上赢得了高度。一年后的今天,施耐德电气适时地面向中国市场空间最大的中端OEM市场,推出本土化解决方案,强化了其对中国OEM设备自动化领域的支撑能力和适应性。而新方案新服务的推出对于当下专注于智能设备、产业升级的本土OEM设备制造业而言,无疑是喜闻乐见的。(CEC 朱旭 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