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得重返制造业”,但笔者可以大胆断言,无论美国为“重返制造业”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好一点效果是“事倍功半”,差的效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因为支撑和发展美国制造业的基石即美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己趋向土崩瓦解,如果不恢复传统价值观与,美国“重返制造业”一切努力有可付诸东流。本世纪初美国网络股泡沫破裂,股市大跌后,美联储(相当于美国央行)为刺激经济和房地产的发展开始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06年以前,贷款利率与贷款“门槛”是一降再降,流动性泛滥,这为次级房贷恶性膨胀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连没有任何资质等级的穷人也可借助次贷来抄房,有钱人就更不用说,使全体美国人都卷入抄房的狂潮中,抄房暴富的神话在美国大量上演,这与今天的中国很类似。
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房价达到了历史高位,很多美国人后悔自己没有在房价处于低位时买房或多买房,这种后悔转化为一种博傻式的投机冲动,所谓博傻是指投机或抄作者之所以敢在房价或股价高位买入,是因为他们深信还有比他们更傻的人在高位接盘。这种博傻的投机冲动套牢了不少高位接盘的美国人,最终很可能被银行“止赎”,这下可要后悔终身了。所谓“止赎”是指房主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按时支付银行每月的房贷额,房屋将被放贷银行没收,然后通过拍卖公司或房地产公司上市出售,用于支付房主所欠银行房贷。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房屋止赎率一直居高不下,去年约240万家庭的房屋被“止赎”,失去了住房,还有数百万家庭可能因“止赎”而丧失住房,这不仅使很多美国家庭在住房投资上血本无归,也使脆弱的美国经济步履为艰,这就是美式房产投机的恶果。
华尔街一向是美国经济与社会的风向标,华尔街精英所作所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整个精英阶层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华尔街诱导世人笃信拜金主义,“发明创造”出一批又一批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产品,狂热推销“投机创造财富”的歪理邪说。华尔街的误导使人们不再重视实体经济,并最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前后,华尔街棈英靠金融衍生产品欺诈与投机一夜暴富的行为更是极大冲击了美国社会靠个人奋斗、靠勤劳诚实创造财富的传统价值观,一夜暴富心理在美国大行其道,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之风开始在美国曼延,人人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都幻想一夜暴富,浮躁心理恶性膨胀,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冲击是必然的。
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个人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实现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而取得经济上的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是抱着实现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成功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大,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靠勤劳诚实创造财富来迈向成功的巅峰。但在抄房投机与华尔街金融衍生产品欺诈的双重夹击下,美国传统价值观开始解体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再相信和选择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靠个人奋斗、靠勤劳诚实创造财富来实现美国梦。正如《地球是平的》作者、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雷德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所论述那样:“我们在努力摆脱当前经济衰退时没有能够坦诚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传统价值观解体了,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整个国家盛行。在世界是平的今天,价值观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就是因为价值观的问题,所以美国现在落后了。10多年来,美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将最好的学生送到硅谷研发计算机,而是送到华尔街去研制金融赌博的筹码,然后告诉普通美国人,他们无需储蓄与投资就可以‘空手套白狼’式地获利,就可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弗雷德曼这番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抓住了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复苏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传统价值观解体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美国肥胖患病率居高不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目前美国肥胖人口占总人口的26.7%。也就是说,现在共有7200多万美国人有肥胖问题。2000年,美国50个州没有一个州的肥胖患病率在30%以上。但到2010年,有9个州的肥胖患病率超过了30%,而且,居然没有一个州的肥胖患病率低于15%。
美国卫生基金会去年六月底公布的另一个调查报告则显示,去年美国有28个州的人口肥胖率持续增长,其中密西西比州连续6年保持全美“最肥胖州”的称号,成年人口肥胖率高达33.8%。
去过美国的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般来说,一个“中等身材”的美国人相当于一个肥胖中国人。可美国人似乎对身体超重并不太在意,他们对饮食毫无节制,经常放开肚皮大吃大喝。超市中经常会看到大腹便便的肥胖者摆出很酷的样子,大摇大摆地经过。
美国肥胖患病率为何雄居世界之首,美国人自己对此有一个见解。去年11月22日环球时报16版报道说,美国helium网站一篇文章则将美国经济问题归结于民众的懒情。文章称,当前经济危机就是美国人懒惰和贪婪的一个例子。很多美国人选择借钱过日子,而政府通过援助公司和个人的做法对此予以纵容。肥胖问题是美国人懒惰的另一个指示器,他们不愿约束自己的饮食,清教徒式工作伦理在美国的工厂近乎绝迹,人们不愿意付出获得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心理懒惰还催生离婚率、心理疾病和犯罪率的上升。美国人对自己的反思也表明了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解体。
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想“重返制造业”。但一夜暴富与“空手套白狼”投机取巧心理及浮躁心态使不少美国人丧失了对制造业相关职业的兴趣。正如《中国机电工业》杂志去年4期“当掏粪大学生遇上抢手农民工”一文中“制造业坍塌”一小节提到:在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达6万美元,比服务业高出1/4,但很多年轻人仍不愿意从事制造业。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调查,美国制造业工人中有19%年逾54岁,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虽说美国在以武器装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仍有很强竞争优势,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大都转移到国外。随着中国涨工资、人民币升值、跨洋运费的上涨等因素,一些美国企业也想重新恢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但发现已不可能。以纺织业为例,美国原来的纺织女工要么退休,要么转行到超市当收银员、售货员或其它领域服务员,相比又苦又累的纺织厂,超市之类服务业工作条件更好更轻松,收入也不比工厂低多少。即使美国想重振纺织业,原来的纺织女工也不大可能重操旧业,现代的时髦年轻女性更不可能去干又苦又累的纺织女工,纺织女工己成为美国逐渐消失的职业。
总之,传统价值观的解体给美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是导致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发展制造业不仅需要传统价值观,还需要一种与制造业相关的制造文化或者说制造精神。笔者把制造文化或制造精神定义为:制造业从业人员为制造更多更好的产品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以及全社会对制造业关心、关注与认可的态度。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热衷于制造更多更好的产品,整个国家、社会对制造业十分关心、关注,从事制造业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对国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并享有较高社会地位,那么可以说这个国家具有一种浓厚的制造文化氛围,具有强烈的制造精神。日本、德国、韩国是这方面的典型,这三个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强,应该与这三个国家的制造文化或制造精神密切相关。而美国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过于发达,商业文化氛围过浓,制造文化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与压制,美国人的制造精神明显弱于日、德、韩,甚至也落后于中国,美国人更热衷于追求商业利润,而不是热衷于通过辛勤的制造来获取财富。
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一种“中国制造”玩具,商场零售价为100美元,这100美元价值的分配是,中国生产企业每件成本为12美元,其中包括工人工资、原材料、水电等各项支出,毛利仅为3美元;香港贸易商转口美国,每件毛利是28美元;美国进口商的毛利为每件32美元;美国批发商的毛利为7美元;美国零售商的毛利为18美元。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出厂价仅1美元,经美国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最后的零售价居然高达10美元。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从中国进口价值1元人民币消费品,在美国零售商场卖1美元乃至更高是很正常的。大头利润被美国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中间商拿走。以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为例,每从中国进口价值100亿美元的商品,沃尔玛的利润总额可达13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生产厂的利润总额只有3至5亿美元。
众所周知的“微笑曲线”就是一条U形曲线,两端朝上,左边是研发与服务,右边是营销与品牌,而中间是利润最低的制造组装。在附加值观念指导下,企业只有不断朝附加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有句老话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响!美国一直为把握“微笑曲线”两端而洋洋自得,问题是美国人能笑到最后吗?
美国靠从中国进口廉价消费品,并依靠对整个产业链控制,在流通领域与品牌经营上获取暴利,仅从产业链最终利益分配来看,美国是大赢家。制造产品远比销售产品费力,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可美国不制造产品,仅靠流通渠道层层倒腾产品和所谓品牌经营就能获得厚利,这对美国人来说近乎是免费午餐,可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意味着,美国获得免费午餐仅是表面上的,看起来免费,实际不免费,美国完全放弃消费品生产制造环节必然付出某种隐形的代价,那就是促使美国形成远离制造的文化与制造精神的衰退。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看来,既然靠产品流通、零售、营销等非制造环节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干吗还去辛苦学工科,干吗还去工厂辛苦地制造产品,再加上华尔街超高薪刺激,远离制造工厂、远离工科的文化氛围开始在美国形成,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就成逃离工厂、逃离工科的“逃离文化”,那对美国无疑是场灾难。美国远离低附值消费品制造业问题不大,可以继续从中国或其它国家进口,但美国决不可能远离其核心支柱即武器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问题是城门失火,秧及池鱼,远离制造的文化氛围必然导致读工科的人大量减少。在美国,虽然大学招生人数达至历年来最高,但工科毕业生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1986年,美国工科毕业生人数达到一个高峰,为9.7万人,自那以后是不断下降,再也没有突破这个高点。金融危机暴发前的2007年工科毕业生人数下降到8.1万人。工科毕业生人数不断下降意味着美国工程师队伍后继乏人,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必将对美国武器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造成致命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业也面临与美国类似的问题,如海尔、联想、格力等强势制造企业,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做强制造主业上,而是纷纷进军房地产业,这就是中国制造精神开始丧失与远离制造文化氛围开始形成的危险的信号。中国制造业决不能重蹈美国复辙,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仍将是中国制造业的奋斗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