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日,铁建重型装备基地在湖北襄阳建成投产。图为一台载重900吨的运梁车正在生产中。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8月2日,铁建重型装备基地在湖北襄阳建成投产。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7月28日,世界首座第三代AP1000核电站——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主管道冷段弯管,在中国二重锻造分厂水压机车间完成弯曲成型工序,这标志着二重已经掌握了AP1000冷段弯管制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弯曲成型核心技术。
同样在第三代核电重大装备国产化上取得突破的,还有中国一重。自去年底,由一重承制的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开发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以来,多台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产品不断交付用户,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完全实现国产化。
一重、二重自主创新的成就,只是“十一五”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研究”等一批装备企业承担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鉴定,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国产最大堆取料机等一批重大装备相继问世,我国迈向“装备强国”的步伐日趋稳健。
工业“装备化”特征明显
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7月16日,在欢快的鞭炮声中,济南二机床热处理中心项目正式奠基。这是“济二”继铸造有限公司、D6车间东扩和铸造公司改建加固工程之后,又一个提升企业产能的重大技改项目。
“济二”产能持续扩张的背后,是其拳头产品——国产大型快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济二”董事长张志刚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济二”累计承接了20余条大型快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订单,使自动冲压线等高端产品订货所占比重由15%上升到 55%。目前,不仅国内市场上使用的6条国产数控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生产线全部来自“济二”,“济二”还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力量。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结构‘装备化’特征日益明显,工业呈现出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新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装备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十五”末期的22.4%上升至2009年的26.15%,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规模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0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超过1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装备制造第一大国。
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重大装备国产化成果卓著
6月29日,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中信重工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达到世界水平。
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的研制成功,只是近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在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方面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得益于我国水电和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超超临界火电、大功率水电、核电、风电)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转子实现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关键锻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还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
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