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科学发展观提出为企业从劳动密集向技术、资本密集的升级转化,但漫漫路途中,资金周转难,融资难、负税重、用工荒、缺创新及核心技术和人才等问题相继呈现出来。解决资金大问题这还得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但对于人力成本上升、缺乏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在自动化技术上可获取帮助。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小企业遭遇“寒流”
前段时间, 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 再一次遭受着经济“寒流”的侵袭,这跟南方酷热的天气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期以来中型企业倒闭现像并非只有这两家,温州、福建及珠三角地区一些如江南皮革、波特曼、天石电子等中小制造企业亦相继悄然退场,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较为密集的佛山、东莞等地得知,企业利润普遍下降,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更为突出。情况不容乐观。
经济“寒流”来与日趋上升的人力成本有无关系?与企业融资难有无关系?又与产业转型、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有无关系?东莞市产业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且其所有制结构中以境外资本为主,所以金融危机之时损失较为惨重。近两年,我国企业遇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等诸多因素同时压在微利的制造企业身上,企业成本大幅上扬,造成像“定佳”这样上千员工的大制造企业的倒闭,中小企业更是多不胜数。然,我国经济却大部分正来自这些中小企业。而他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升级考验。此形势倒逼中国加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力度、加快经济转型速度,这无疑是一条“生路”。
转型!升级!说出容易做出难
科学发展观提出为企业从劳动密集向技术、资本密集的升级转化,但漫漫路途中,各种问题相继呈现出来。
“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微博上有网友就富士康宣布未来将用100万台机器人代工之事表示,专家断言富士康此种做法在转型升级上起到引导性作用。但也有诸多网友及中小企业表示无奈。
网友A表示: 经常看到所谓的砖家,看到问题,就是归结到要企业转型,是,企业要转型,要升级,但是就不看看所谓的转型,升级是需要资金和实力的,中国经济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让他们何来的实力转型,升级?除了看到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飞涨,没有看到有任何的外部帮助来帮助这些企业。
在市场发生危机时,企业转型似乎就成为一条就生之路。一直以来,政府采用的是抓大放小,让经济杠杆调节企业的生存。传统的制造业是否没有出路呢?企业的转型需要真正的关注,提供一条健康稳定的环境和必要的措施,辅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尚为上策。网友B也表示
也有网友C表示: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不便宜,创新、转型才有出路。
靠廉价劳动力攫取利润,靠资源消耗型生产扩大规模,靠代工、贴牌,廉价的出口来维系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日薄西山。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可是,倒逼之下的转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却有一种无法承受之重。“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型,可是该往哪儿转,怎样转,拿什么转?……”企业A与企业B谈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时均显得十分无奈。
某制版公司正迷茫欲另择他路:不是不想转型升级,是没资金、没技术、也没人才,转不了。我现在很迷茫,以后做不下去了,就和其他人一样关门回老家,买几个商铺收租、炒楼。”
从长远角度,只有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就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产业发展。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这显然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很显然,资金周转难,融资难、负税重、用工荒、缺创新及核心技术和人才等。 生存的压力让中小企业看到必须转型,但面临的困惑又令他们难以实现转型的愿望。以上的诸多问题又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转型之路,怎样把这作为“唯一生路“的转型变为下一步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实践?
对此,蔡进分析说,这反映出我国小型企业发展困难、内资企业景气普遍下降,当前,小企业发展困难突出表现在生产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市场机会减少以及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等方面。
专家建议,当前应着力为小企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税收、融资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下半年要在调结构、促转变上做文章,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加快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基础。
归根结底,资金为最主要的问题,这还得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确保这些企业顺利迈过这道坎,健康、积极持继的发展。对于人力成本上升、缺乏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在自动化技术上可获取帮助。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动化技术并非“高不可攀”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转型升级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一些企业已经偿试运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努力尝试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变需有环境的引导,其实在早期,无数中国企业已经学会冰箱、玩具、纺织、烟草、医药等各行业对流水线上的生产动作进行改善,进而对模式实现优化和固定,然后在某些环节上实现机器自动化,从而将劳动力和机器实现最大化集成。另外,化工、钢铁、机床等要求连续型生产的产业,则更多依赖于设备自动化。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下的各家工厂,如今仍大量使用自动化机械生产商法努克(Fanuc)及西门子(Siemens)生产的数控系统来控制制作工艺;用日本THK生产的机器来控制输入线路的直线导轨;并采用日本精工的滚珠螺杆。
有专家称,富士康用机器人代工事件在整个制造加工等业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面对 “富士康机器人”释放出明确的转型信号。有记者在江浙等地采访调研时发现,民营企业最近几年的转型升级意愿颇高。比如近期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新闻报道企业通过设备升级应对“用工荒”、“用电荒”等。
当然,中小企业不能跟富士康这样的“大拿”相比,最主要是无资金实力,又无高端技术人才,意愿明确,但无从下手,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索性观望。
其实,许多企业往往将工业自动化简单理解为成套机床等加工设备的应用,往往俱其巨大的设备投资处于观望状态。其实,简单的自动化成本其实并不高,如零部件的分拣和组装。而且,这一方式特别适用于混合型、离散型的生产,比如汽车、电子、电器等各种零件组装分拣,都可以将零部件生产外包,中心企业只做总成。
需一提的是,设备投资、设备升级改造并非盲目选用,企业可多参加些自动化相关展会,针对性的了解自动化产品线,对生产线上各工序进行精细分解,然后考量每一道工序在采用增加手工或增加机器生产时的不同成本,选择最适合生产需求的替代和组合尚为上策。